在现在这个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广播媒体如何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呢? 众所周知,广播的优势在于声音,用声音传递信息,用声音传递价值。然而在媒体多元化的今天,虽然广播的参与性、互动性、伴随性强,灵活高效,但是广播没有视觉形象,这是广播最大的“缺陷”。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相关调查显示,人们对视觉信息的接收效果能达到60%左右,而对听觉信息的接收效果只能达到30%左右。广播的“弱”,集中体现在用语言表现现场相当困难,不能“眼见为实”,只能给人“耳听为虚”。但是,有业界人士指出广播又给人带来宁静和思考,在喧闹、浮华中蕴含着现代人日渐缺失的宁静! 如今,来自媒体各种各样的信息轰炸、过剩的视觉冲击,在浮躁之下“宁静”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的稀缺品,有人说广播是一个可以静心聆听的好朋友,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听广播不失成为一种保持内心宁静、放松自我的良好选择。只是,这种如何将这种“宁静”进行到底,提升听众体验度,进而增加用户粘度,使广播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中占据自己独特的位置,是广播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广播要吸引受众,需要在节目的创新和品牌塑造上下工夫。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广播节目是否具有鲜明的特色,能够最大化的提高听众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是广播赢取受众的关键。广播节目要做活做精,需要有明确的定位,树立品牌,做有态度的节目。当今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受众群体间界限日益明显、受众需求与爱好日益多元化,这些都需要广播节目专业化。目前从中央台到地方台的广播都成立了很多专业频道,新闻、经济、广播、生活等,定位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突出,这些定位有利于频道的专业化、节目的精品化,能够吸引忠实的用户群体。目前国内比较纯粹的专业频率当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音乐之声”频率,其专业化比较彻底,主要体现在频率定位非常专一,是单纯的流行音乐;节目内容很专业,只专一于专业的音乐;它拥有专门的受众群体——12至40岁热爱流行音乐的学生及白领受众。 另外,广播节目形式要有创新,要与听众做到实时的互动,与听众的思维有呼应。让节目不但入耳、入脑,而且要入心,打动人,愿意主动关注,更想积极参与,这种良性互动是广播与听众之间的真心交流。江苏广播的《越说越开心》栏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加入了富有幽默元素的南京俚语及南京市民的热门语汇,使听众产生了亲近感,增加了节目和听众的粘合度。 此外要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实现广播网络化。新媒体时代要求广播在抓住自身优势的同时实行跨媒体。目前,很多电台都相继拥有了自己的网站、微博等,从主媒体平台走向了网络平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赵子忠表示,早在2009年,央广开始实施台网一体战略,大力发展新媒体、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构建面向多个播出平台、多种用户终端的综合制播系统。在2012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榜,央广位居216位,纯广播媒体品牌第一位。新媒体的崛起让广播有了新的发展空间。英国文化部部长EdVaizey认为广播已不再是“厨房角落里落满灰尘的收音机”,“视频没有终结广播,科技也没有终结广播,视频和科技都将成为未来广播发展的有力推手”。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语言的艺术。那么作为广播媒体来说,就要充分突出自己的特色,借助语言的魅力和感染力来打造满足听众需求的节目,从而发扬光大自己。更多新闻新闻请继续关注广告买卖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