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效果营销科技公司Criteo发布了《2015年第四季度移动电子商务报告》。该报告基于本季度的电商交易趋势,提供了在消费者购买过程不断变化中,对在线消费行为的洞察。通过对14亿笔在线交易的深入研究,Criteo发现40%的购买都是通过多种设备或渠道实现的。数据还显示,近三分之一的消费都是在移动设备上完成的。这意味着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正在使用多款设备,并且经常通过移动端消费。 移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促使消费者追求更加个性化品牌体验。数字营销人员再也无法仅仅依靠设备使用来辨别消费者,并将其转化为买家。电商要想赢得市场,关键是要通过各种设备、浏览器和应用程序来了解用户偏好,以在他们购物的过程中提供与消费者相关和有效的体验。在Criteo动态定向产品中,其“广泛匹配”功能的可针对每一用户定制产品推荐,并进行广告的推送和竞价。这不仅使营销人员得以将投放效果最大化,同时消费者也可以得到无缝的、一对一的营销体验。 Criteo首席产品官Jonathan Wolf表示,“Criteo本季度的移动电子商务报告表明,大多数消费者选择通过各种设备上网浏览并购物,移动端已成为电商交易的重要组成。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使用设备的消费者,营销人员不应再仅关注单个设备本身,而是要开始真正了解这些设备背后的使用者。跨设备行为是一种新常态。Criteo的新型“广泛匹配”解决方案利用跨设备定向信息,可以使广告主在顾客最有意愿消费时集中火力吸引其消费。” Criteo 的“广泛匹配”解决方案每天处理超过350亿个浏览行为,从而得以了解5亿多个匹配精准的用户ID的跨设备购物行为。迄今为止,营销人员的选择仍是有限的。“广泛匹配”技术提供精度和规模,还填补了了包括移动应用、移动网站、独立网站生态系统和桌面在内的现有的所有设备和渠道之间的缺口。 Criteo的《2015年第四季度移动电子商务报告》中的发现,进一步印证了电子商务向移动端的快速转变,以及电商对Criteo独有的“广泛匹配”能力的需求。 报告亮点: 零售商的移动端消费正在蓬勃发展 提供良好移动购物体验的零售商将许多移动设备浏览用户转变为了买家,其出色的销售业绩为2015年画上了圆满句号。对各品牌来说,要想赢得这些热爱移动端的消费者,他们需要投资于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且能跨所有设备的移动营销战略: • 在2015年第四季度,电商移动交易份额比2014年增长了15%,占所有电商交易的30%。 • 在各移动设备中,平板电脑比智能手机平台创造的销售额更高,而iOS设备平台创造的订单价值要高于平均水平。 移动消费者更青睐通过智能手机购物 人们逐渐开始选择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移动消费,其贡献的销售额占据全球移动销售额的大部分。随着各品牌不断优化移动购物体验,它们应将智能手机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媒介加以关注: • 在更强的交易能力、普及性、高清大屏以及快速无线宽带的综合驱动下,美国智能手机端消费占到所有移动电商交易的60%。 • 智能手机消费已占到全球移动销售量的大多数,而且在日本和韩国尤为显著。 跨设备的使用持续增长 在购物的所有阶段,消费者已习惯于使用多种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能够更好地了解消费者行为、变化和目的,这对在消费者跨设备过程中与其良好互动至关重要。对各品牌来说,要想取得成功,应对消费者加强关注,并应用诸如Criteo的“广泛匹配”这样的技术: • 在2015年第四季度,近40%的交易都涉及到多个设备和渠道。 • 在桌面端购物的买家中有37%都在购买前于其他至少一个设备上浏览过相同零售商的网站。 • 那些使用平板电脑完成购物的跨设备消费者,他们最有可能在购买过程中使用多种设备,该比例高达43%。 应用程序购物的易用性促进利润增长 拥有直观的应用程序的零售商和品牌销量和价值都更高。因为这些直观的应用可以向消费者重点展示与其相关的产品,移除购买障碍。创建一款可以展示有用产品、简化购买过程的应用程序对于提高用户参与度、转化率和利润必不可少: • 在将移动体验放在首位的零售商中,移动应用程序上交易量占到所有零售移动交易的54%,在旅游业中占58%。 • 使用移动应用程序的消费者比使用手机网页的消费者要多浏览286%的产品,这使得加入购物车几率比使用移动浏览器高90%。 • 在整体转化率方面,使用移动应用程序比浏览器要高120%。 移动商务在全球的发展从未止步 作为电商交易的一部分,移动端的交易正在全球范围内稳步增长,其中在日本、英国和韩国发展尤为领先。随着全球消费者在其购物设备的选择上越来越倾向于移动设备,国际品牌需确保其移动营销战略满足用户需求: • 移动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占零售电商销售额的35%,在这一数据上美国目前居于中间位置。 • 全球50%的电商交易都是跨设备的。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