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浅析网民网络检索行为的心理因素

来源:《青年记者》  发布日期: 2010年6月12日 08:38 

 智利学者巴伊赞·耶茨在《现代信息检索》一书中提到,用户才是信息检索的最终目的。网民个人心理因素作用于网络检索过程的始终。这就需要考察影响网民网络检索行为的心理因素及其后果,从而为改进网络检索服务提供参考。

  来自心理学家托尔曼的启示

 B=f(S,P,H,T,A)

  即行为是环境刺激(S)、生理内驱力(P)、遗传(H)、过去经验或训练(T)以及年龄(A)的函数,人的行为随着实验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据此,我们也可以将网络检索行为的函数表示为:

  B检索行为=f(S环境因素,PHTA主体心理因素)

  其中PHTA主体心理因素中的P、H、T、A分别代表需求、性别、知识和经验(能力)、年龄——网络检索行为的实现随这些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性别与年龄:在对同一对象的刺激做出反应时,性别与年龄的差异使网民检索的强度、速度、智力活动和情绪活动表现不同。加拿大麦吉尔(Mcglla)大学A·纳吉曾对小学男生、女生网络行为做对比测试,在互联网中男孩比女孩更活跃,表现为浏览速度快、页面跳转快、使用“停止”、“检索”按钮比女孩频繁。而年龄不同也会导致网络检索的差异,如iProspect调查显示,年龄越大的用户越易于放弃查看第一页后面的结果,60岁及以上的被调查者中,49.4%的用户只查看完第一页检索结果后就进行新的检索,而在18~29岁的被调查者中只有32.2%。

  能力因素:Hsieh-Yee等通过对59名大学生调查发现,检索时段内的认知干预能力与检索行为的成功率有明显关系。这是因为网络检索的过程是分析、判断、调整认知角度以及总结归纳等能力综合发挥作用的过程。而能力的基础则取决于网民个人的经验、知识、语言等几个方面。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就会导致检索能力的不足,使信息需求的表达及检索策略制定等方面出现随意性、不完整性和盲目性。

  情感状态、气质与性格

  情感状态:网络检索行为的使用与满足是一个情感参与评价的过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对于网络检索而言,网民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他们对某一信息的认识。网民使用搜索引擎时信心越足、心情越好,越觉得搜索引擎使用起来简单,能比较顺利地完成检索任务;当网民心情越低落、情绪越不好时,越觉得搜索引擎难以使用,简直处处与自己作对。

  气质与性格:气质使人的性格和行为表现出显著的个人色彩。一般而言,网民在网络检索时,多血质的网民反应敏锐,但注意力不集中;胆汁型的则精力旺盛,反应速度快,抑制能力差;而粘液质网民安静稳重,反应迟缓,但注意力集中;抑郁质网民行动迟缓,却体验深刻,善于觉察到别人不易觉察的细小信息痕迹。

  除以上心理学因素外,思维等都属于认知心理学范畴,表现在网络检索行为中是一系列思维上特殊的心理倾向。

网民网络检索中的心理倾向





  2.倾向“省力原则”:被原谅的惰性。情报学“穆斯(Mooers)定律”认为,如果用户通过一个情报检索系统取得情报比他不取得情报更让他伤脑筋和麻烦的话,这个系统就不会得到利用。就网络检索而言,网民倾向于使用易于操作的检索策略、选择易于获得的检索结果。

  如对Excite搜索引擎的研究发现,仅有5.24%的检索表达式中包含有布尔逻辑运算符,另一个调查则显示58%的用户只查看检索结果的首页。

  事实上,网民对于检索结果并非追求最佳,而是一旦达到某个相对的满意度阈值,就停止检索,看似懒惰,实际上则是符合边际效应原理的行为,继续检索下去的效用就要递减了。所以,省力原则在这种意义上说是可以被原谅的惰性。

  3.倾向定势思维:惯性的选择。“定势心理是用户习惯选择和使用自己肯定了的、已经习惯的、非常熟悉的某种有形或无形服务的心理”。网民惯于用极少数搜索引擎,并习惯于选择搜索引擎提供的检索结果的第一页等,这种惰性心理久而久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定势思维。

  4.倾向“新快奇”——信息的追逐者。不同于传统的大众信息传播,网络检索中的网民是天生的信息追逐者。成本低廉且更有效率的网络检索让信息获取变得空前容易。一旦满足了最基本的信息需求,“信息追逐者”便开始对网络检索提出更高的需求——更新、更快。而猎奇心理是人的共性,网络检索则成全了这种心理。网络上盛行的“标题党”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受众这种猎奇心理。网络检索的过程中,信息的追逐者必然面临很多“诱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